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 《教養的迷思》📚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點🧬

我們對小玫瑰的課業成就並不擔心,他是我和我家玫瑰花生的孩子,不會差到哪去的。遺傳決定了很多事情,在後天教養上,家長能做得並不多。而對他真正有影響的同儕團體,我們也在我們能力範圍內選了我們認為對他最好的。再來就放輕鬆,開開心心地一起過日子吧!他七歲了,我看他還是有粉紅泡泡,雖然偶爾會想念嫩嬰時期的可愛,但現在又是另一種不同程度的可愛😍。我常常覺得,生到他,有他成為我們的家人真好!🥰

💡那些支持我們育兒策略的證據💡

我們養小孩多數時候是憑著直覺來做決定,但我從這兩本書當中找到了相當多支持我們決策的證據。(儘管書中幾處都有明顯的錯誤我想是翻譯的緣故)

有部份我寫在前一篇心得當中了,但這篇主要整理引用的部份和講的更詳細一些,有📌的是書中引用。

🎒#選擇學校🎒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我對如何養小孩的終極解答🧬

 這篇在FB一直被砍超煩,直接貼部落格

這篇很長,而且是我個人對於幾本書的綜合想法,不是單一的讀書心得。

《教養的迷思》書中主要的理論是父母的教養對小孩的社會化幾乎沒有影響,孩子的社會化透過同儕團體完成。小孩子習得同儕的語言和文化,而非父母的,這點可以從移民後代的小孩身上看出來。而小孩和父母的互動,就只是家庭中的互動,不代表小孩和社會團體的互動。

我自己把它整理成示意圖:

➡️ 人類是會在不同的環境、不同人面前表現不同的自我的。

可以把它想像成兩個相連的房間(如圖)

❤️第一個房間是我們的私人關係,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將來長大和伴侶小孩所建立的關係。創傷對這個房間的影響大於另一個房間。
而這個房間的風格、成型取決於我們的遺傳和家庭環境。

🧑‍🧑‍🧒‍🧒而第二個房間是我們的社會自我,也叫做公眾人格或成人人格
這個房間《教養的迷思》作者認為最早三歲起,小孩就開始受到同儕環境的影響了。小孩是透過其他小孩形成團體認同,他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成功的孩子而非大人。
這個房間的成型,取決於我們的遺傳和社會團體、同儕環境而非家庭的教養。

在我們成人之後,和多數人的來往、或是職業、工作,展示的都是這個社會自我的人格,也就是你在公眾面前表現出來的樣子。

疫情時有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當伴侶都開始在家工作時,很多人都"第一次認識"到了伴侶的另一面,我們的私人人格(第一個房間)是常常和社會人格(第二個房間)不同的。

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

✍️Amazon KDP (kindle direct publishing) 使用心得分享2✍️

 


✍️Amazon KDP (kindle direct publishing) 使用心得分享2✍️
🀄️支援語言
上一篇解釋了我為什麼選擇Amazon KDP出版,這篇要來說說它的限制與困難處。目前Amazon KDP最大的問題在:它紙本不支援中文❗️❗️❗️😱是的,它目前繁體中文僅支援數位版,但我要做的是繪本,做成數位版對我來說意義不大。

2022年1月10日 星期一

Amazon KDP (kindle direct publishing) 出版心得

 

✍️Amazon KDP (kindle direct publishing) 使用心得分享✍️
KDP是Kindle自助出版的簡稱,任何人都能在Amazon KDP上自行出版書籍,我這次的繪本就是採用這個方式發行。用KDP發行的好處有:紙本它採POD (print on demand),有下單才印刷的方式,零庫存、事前要投入的印刷成本也是零。

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人生複本》《輝夜姬計畫》

 


📚人生複本、輝夜姬計畫📚

這兩本有相似的設定我就一起說了,兩本都是我一拿起來就放不下一口氣看完的。輝夜姬計畫還討論了關於母職角色,讓我想到早期的另一本小說《她鄉》也是有類似的設定。但《她鄉》走溫馨路線,《輝夜姬計畫》則有點驚悚。

這兩本分類上都是科幻小說,故事設定在現實不會發生的平行世界。我其實不能算是重度科幻小說迷,但加減也是會看。這兩本推薦給對平行世界設定有興趣的人看~

讀墨AP連結🔗
《人生複本》http://moo.im/a/356diE
《輝夜姬計畫》http://moo.im/a/89dhwE

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

《破案神探》心得

《讀書心得》

莫名其妙買了這本而且欲罷不能地看完了。幾個重點整理:
🔘「所有」連續、隨機(對陌生人下手)殺人犯都是男的!
🔘沒有犯罪者出身自良好背景、功能正常、給予支持的家庭
🔘色慾殺人者也一定有男性罪犯

🔘雖然女孩比男孩更容易遭受凌虐和騷擾,但她們並不會因此而長成連續殺人犯

但作者沒有結論為什麼會有這麼強大的性別差異。另一個書裡沒提但我聯想到的是大規模屠殺、槍擊案的兇手也幾乎(如果不是全部的話)都是男性。

 

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

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最近空閒下來就從台灣訂了一批書來讀,書一到手就一口氣把這本看完了。

這是一位家教老師寫出她遇見的學生和家長之間交錯複雜的家庭故事。全書一共九篇,包含作者自述(後記)總共十個家庭。這些故事,沒有一個是有所謂幸福快樂的結局的,而是哀傷的如此真實,接著停止於家教契約的結束/學生進入大學展開新的人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