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懷孕記事】 混血寶寶的生產風險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8928981

雖然我和R在交往過程中幾乎感受不到文化差異或背景不同,但遇到懷孕生產這件事,還是必須正視生理上所帶來的差異。

這篇paper說的是在白人父母、亞洲父母、白人爸爸--亞洲媽媽和白人媽媽--亞洲爸爸的四種組合裡,白人爸爸亞洲媽媽的組合有最高的剖腹產率,達三分之一(33%),反之,白人媽媽亞洲爸爸的剖腹產率則是最低的,只有23%,但這兩種組合的寶寶出生體重相近。

寶寶的出生體重上,白人寶寶>混血寶寶>亞洲寶寶。

在姙娠糖尿病的發生率上,亞洲父母>混合父母(不論哪一種)>白人父母。
儘管亞洲人的肥胖比率較低,姙娠糖尿病的發生比率卻是較高的。

剖腹產率的差異推測是體型和骨盆大小帶來的影響,亞洲女性骨盆較白人女性小,所以在生育較大體型的混血寶寶上相對困難,很可惜的是這篇paper沒有做頭圍分析,不然也許可以知道更多生產相關細節。

最後,關於Asian,其實英美的用法不太一樣,像這篇是美國的paper,文章裡定義的亞洲人是:
中國人、菲律賓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印尼人、台灣人、印度人、 苗族人、泰國人和柬埔寨人。

而在英國的Asian指的通常是南亞人: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人。要特別指出far east或oriental才會是我們習慣的東亞/東南亞人。 

至於知道這些資訊能怎麼辦?大概就是密切追蹤胎兒發育狀況並且把剖腹產列入考慮選項了,預約剖腹總比全餐好些。